12月29日,记者从江门鹤山市公安局获悉,近日,鹤山警方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连续劝阻两起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为群众成功止损46万余元,用实际行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民警查看事主的转账信息,同时进行反诈普法宣传
民警及时上门进行劝阻,避免事主造成经济损失
深陷诈骗迷局,民警及时帮助识破真相
鹤山市龙口镇的群众王某(化名)也遇到了冒充“公检法”诈骗分子相似的套路。
“警察同志,我老婆接了个奇怪的电话,是不是遇上诈骗了……”12月6日10时许,鹤山市公安局龙口派出所民警巡逻至龙口镇某饭店附近时,接到群众李先生(化名)求助,称其妻子王某(化名)接到一陌生电话,被告知涉嫌非法洗钱犯罪,对方还出示了相关协查通知公文。李先生立即想起龙口派出所民警曾入户宣传过相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怀疑其妻子是遇到了诈骗分子了。
民警立即启动预警劝阻机制,多次致电联系王某但均遭拒绝接听。民警担心王某已经深陷诈骗迷局,便马上到其住宅进行上门劝阻,其间还不断多次拨打王某手机和发送预警信息。当民警赶到王某住处时,发现其与诈骗分子仍保持通话,并正准备输入银行验证码等信息。民警迅速上前将王某手机通话挂断,同时表明警察身份,及时制止了王某即将转账2万元的操作行为。
经了解得知,12月6日上午,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某公安局的电话,称王某涉嫌非法洗钱犯罪,涉案金额高达216万元,要求王某“配合调查”。视频通话期间,诈骗分子还要求王某找一处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不能接听外界任何电话和信息,必须听从其指令进行转账操作,从而审查王某名下资金情况。所幸民警及时赶到,避免王某造成经济损失。
“还好你们提醒了我,不然真的被骗了。”醒悟过来的王某对民警连连道谢。民警对王某进行反诈宣传教育,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提醒其今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
及时上门防诈骗,劝阻止损44万余元
无独有偶,12月12日17时许,鹤山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接到紧急预警,家住沙坪街道某小区的黄某(化名)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接到预警线索后,鹤山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反诈劝阻联动机制,反诈骗中心迅速通过电话和短信联系事主进行劝阻,并指令中山派出所上门劝阻。民警迅速到达其居住地址但未能找到事主,且其电话无人接听,怀疑已被骗子“洗脑”。与此同时,民警及时联系事主黄某的亲属,告知黄某很可能正在受骗,要马上制止黄某的一切转账行为。
17时30分,事主黄某在其家属陪同下来到中山派出所。经了解,事主黄某接到一自称“南京公安办案民警”的电话,称其涉嫌经济犯罪,要求其下载某视频软件进行共享屏幕,配合“警方”的一系列调查。黄某惊慌不已,按照对方要求,转账了55万元到诈骗分子所谓的“安全账户”内进行所谓的网上调查。转账后,诈骗分子对事主黄某继续恐吓,要求黄某将其剩余的44万余元也一并转账,所幸民警的及时劝阻才制止了黄某的转账行为。
民警告知事主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惯用手法,帮助事主将手机下载的可疑软件卸载,并提醒其任何要求转账的陌生电话,都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据民警介绍,这类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一般是:1. 取得受害者信任,如告知受害者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2. 震慑,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在心理上控制受害人,同时出示伪造的通缉令、拘捕令,增加骗局“真实性”。3.转账,通过资金审查、安全账户等理由让受害者转账。因此,广大市民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记住:公检法办案不会以电话、网上的方式办案,不会让你转账汇款,更不会事先通知你,为你创造逃跑条件。